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协商的法律机制构建On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Mechanism Concerning Collective Negoti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岑峨
摘要(Abstract):
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集体协商对于确保劳动者合法正当权益、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协商制度,但实践中仍存在影响集体协商落实的制约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协商法律机制,明确政府定位,发挥工会作用,提高企业积极性,保障劳动者权利,从而使政府、工会、企业、劳动者在集体协商中都能依据法律来规范自身的行为。
关键词(KeyWords): 劳动关系;集体协商;法律机制;构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2XAL017)
作者(Author): 岑峨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3.04.03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19.
- [2]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73.
- [3]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77.
- [4]冯同庆.工资集体协商是维权机制更是协调机制[J].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1(4).
- [5]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求是,2010(20).
- [6]蔡志强.新中国60年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N].学习时报,2009-09-28.
- [7]王明亮,刘三林,张成科.论劳资关系协调“三方机制”实施的社会基础及局限[J].求实,2012(1).
- [8]常凯.关于罢工的合法性及其法律规制[J].当代法学,2012(5).
- [9]任虎.中韩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比较研究[J].东疆学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