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秦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始于毛泽东,历经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领导集体关于文艺思想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完善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从两个“二为”方针说开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从革命文艺观到社会主义建设文艺观的演进。《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力求说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精神力量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宗旨在文艺思想上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思考》主要梳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对如何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反思。《文艺十大关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多个视角就邓小平文艺思想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贡献作了系统论述。《正确理解江泽民文艺思想的四个理论基点》则以全新的视角,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江泽民文艺思想,关键在于找准其理论基点。

    2006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3 ]
  • 从两个“二为”方针说开去——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的历史演进

    杨凤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始于毛泽东,历经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领导集体关于文艺思想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完善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从两个“二为”方针说开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从革命文艺观到社会主义建设文艺观的演进。《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力求说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精神力量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宗旨在文艺思想上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思考》主要梳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对如何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反思。《文艺十大关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多个视角就邓小平文艺思想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贡献作了系统论述。《正确理解江泽民文艺思想的四个理论基点》则以全新的视角,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江泽民文艺思想,关键在于找准其理论基点。

    2006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33 ]
  • 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

    马建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始于毛泽东,历经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领导集体关于文艺思想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完善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从两个“二为”方针说开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从革命文艺观到社会主义建设文艺观的演进。《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力求说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精神力量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宗旨在文艺思想上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思考》主要梳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对如何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反思。《文艺十大关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多个视角就邓小平文艺思想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贡献作了系统论述。《正确理解江泽民文艺思想的四个理论基点》则以全新的视角,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江泽民文艺思想,关键在于找准其理论基点。

    2006年03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38 ]
  • 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思考

    颜杰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始于毛泽东,历经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领导集体关于文艺思想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完善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从两个“二为”方针说开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从革命文艺观到社会主义建设文艺观的演进。《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力求说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精神力量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宗旨在文艺思想上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思考》主要梳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对如何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反思。《文艺十大关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多个视角就邓小平文艺思想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贡献作了系统论述。《正确理解江泽民文艺思想的四个理论基点》则以全新的视角,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江泽民文艺思想,关键在于找准其理论基点。

    2006年0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2 ]
  • 文艺十大关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福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始于毛泽东,历经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领导集体关于文艺思想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完善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从两个“二为”方针说开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从革命文艺观到社会主义建设文艺观的演进。《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力求说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精神力量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宗旨在文艺思想上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思考》主要梳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对如何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反思。《文艺十大关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多个视角就邓小平文艺思想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贡献作了系统论述。《正确理解江泽民文艺思想的四个理论基点》则以全新的视角,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江泽民文艺思想,关键在于找准其理论基点。

    2006年03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8 ]
  • 正确理解江泽民文艺思想的四个理论基点

    李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始于毛泽东,历经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领导集体关于文艺思想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完善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从两个“二为”方针说开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从革命文艺观到社会主义建设文艺观的演进。《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力求说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精神力量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宗旨在文艺思想上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思考》主要梳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对如何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反思。《文艺十大关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多个视角就邓小平文艺思想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贡献作了系统论述。《正确理解江泽民文艺思想的四个理论基点》则以全新的视角,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江泽民文艺思想,关键在于找准其理论基点。

    2006年03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1 ]
  • 当代社会生产关系的新趋势

    石五学;

    生产关系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并逐渐趋向公平与合理的,因而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生产关系总是表现出与这一社会特定环境与因素相符合的特征,适应并推动这一社会形态的进步与发展。当代社会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高的发展阶段,其所包含与表现的先进生产力必然会对原有的生产关系带来强大的冲击,并要求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并推动其发展。先进生产力对原有生产关系的冲击,新生产要素对原有生产要素的作用,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地位的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当代社会新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内涵,已经成为我们正在面对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2006年03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6 ]
  • 恩格斯的自然科学观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冲突

    李平;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对物质运动的新发现,使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当初提出的物质观有了更新的认识,特别是由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恩格斯提出的无限自然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领域,也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新的概括和总结,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

    2006年03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74 ]
  •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时代价值

    郭桂玲;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于对自己所处时代重大基本问题的科学发现与正确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0世纪成功实现了两次理论主题转变,并实现了理论上的新突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对于当代的理论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时代价值。

    2006年03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2 ]
  •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张建国;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理论,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因素进行了吸收。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为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启示我们从传统文化中为精神文明建设吸收更多的营养。

    2006年03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6 ]
  • 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探析

    孙红永;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生产力欠发达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不能满足具有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无发展的增长。新旧体制交替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制度根源:新体制加剧了旧矛盾,体制不完善形成了新矛盾。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外部根源: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经济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文化也发生了嬗变。

    2006年03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65 ]
  • 中国社会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机制完善研究

    岳杰勇;

    中国社会危机管理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现有的社会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预警系统和机制不完备、快速反应决策机制效率低、信息联动机制不灵敏、社会参与机制有待完善、绩效评价机制需要重新修正、法律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探索社会危机控制的基本规律,完善社会危机管理机制,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006年03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03 ]
  • 论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蔡宇宏;

    作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联合战略,统一战线在协调利益矛盾、促进社会认同、整合社会公共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执政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其重要作用表现为:统一战线能协调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主体间的利益矛盾;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谐;能推进多元治理的体制化运作,整合社会公共资源。

    2006年03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08 ]
  • 都市媒体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平台的策略探求

    张宏树;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新闻提供社会各阶层讨论并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公共空间,都市媒体因其特有的亲民性和灵活性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要、提供人们正常的表达途径以及参与公共治理的优先选择和理想的公共领域。民生新闻是从媒体到受众的一种关怀,而非受众的主动参与与接近,具有伪公共性,最终必然导致受众的隔膜与疏离。公民新闻在新闻传播初衷中的一系列原则和策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话语机制,方便公众主动接近媒体、积极参与公共方略与决策,重塑媒体公共真实。新闻话语从民生新闻向公民新闻的转换,有利于将都市媒体构建为和谐社会的公共平台。

    2006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2 ]
  • 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支撑

    陈国华;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基础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和谐语言环境建设的语言现象,直接影响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的创建,恶化了干群关系,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真诚互信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为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革除语言暴力,构建平和的语言环境;消除语言歧视,构建平等的语言环境;免除语言伤害,构建温馨的语言环境和人文关怀。

    2006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94 ]
  • 爱心实现与慈善救助的现代意义

    程立涛;

    “爱心”一向是慈善事业的道德基石,然而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爱心遭遇到个体化社会的强烈挑战。追求生存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我感受和自我价值实现,从根本上弱化了爱的根基。如何巩固当代的人道主义情感,培养对不幸者的爱心和责任,将成为慈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现阶段,慈善救助有利于维护人的尊严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有助于促进社会各领域基本公正的实现。

    2006年03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44 ]
  • 伦理精神: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均衡的支点

    杜灵来;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是一个经济学的难题,对其支点的寻找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最终必须有赖于人的伦理精神。伦理精神既是实现公平的保证,也是追求效率的动力源泉,更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均衡的支点。

    2006年03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1 ]
  • 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当代转型

    郝晓敏;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是千百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伦理基础。对此,我们要不断发扬光大,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使之在传承文明、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运行机制转轨的过程中,更应该充分挖掘传统诚信观中的宝贵资源,作为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借鉴和思想基础。

    2006年03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0 ]
  • 宋代债法的渊源及宋代债法发展的历史动因

    李国锋;

    宋代债法就其渊源而言,主要由《宋刑统》、皇帝的敕令、条发事类、判例等重要部分组成;同时,社会上流行的家族法规和民间惯例也是宋代债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伴随着“重义贱利”思想的转变,宋代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加剧,封建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这是作为交易法的宋代债法发展的强大动因。同时,宋代债法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和借鉴前代债法成果基础之上的。

    2006年03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6 ]
  • 沈家本的刑罚公正思想

    陈异慧;

    作为一个博古通今、连贯中西的晚清法学大家,沈家本从“各法之中,尤以刑法为切要”的认识出发,主持拟定了《大清新刑律》,瓦解了延续中国二千多年的中华法系,导入了以“公正”为灵魂的先进的刑罚思想。

    2006年03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1 ]
  • 初论中国法治化之发展态势

    张利华;

    中国法治化作为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在我国法治化的具体实践以及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认真研究论证其发展态势,对于把握中国法治化发展之规律,落实和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6年03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3 ]
  • 论构建适应中国刑法特点的罪数论体系

    阮齐林;

    中国学说中的罪数论体系及其概念主要源于外国学说,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因此应当根据中国不喜好数罪并罚的制度的特点重新设定罪数论体系。设计的原则是:确立独立的罪数观念;坚持“构成要件说”和禁止重复评价、重复处罚的原则;适当简化罪数论体系,使之适合中国制度的特点。构建的思路是:对一罪、数罪和数罪并罚问题,分别从理论、立法、司法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考虑。按照上述原则和思路构建的罪数论体系是:1.典型一罪和数罪;2.法定处罚的一罪;3.酌定处罚的一罪。在酌定处罚的一罪中包括想象竞合犯、牵连犯、选择一罪、同种数罪等概念。

    2006年03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26 ]
  • 行为论与犯罪论关系论纲

    王充;

    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是作为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虽然犯罪论与行为论相互分离,但是由于现存的行为论难以实现它本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机能,从而导致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低下。本文从中日犯罪论体系互补的立场出发,尝试对两国的行为论以及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重构。

    2006年03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8 ]
  • 设立无效公司的判定与处置——比较法角度的借鉴

    贺少锋;

    公司设立过程中,股东或设立人可能因各种原因对公司法规定的设立事项或程序进行规避或违反,对此,英美法系国家一般采取瑕疵设立原则承认主义,而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一般规定的有设立无效或撤销设立登记制度。我国应借鉴两大法系的优点,结合我国实际,确立以公司设立形式判断为主要原则、以公司设立无效为补充的制度体系,并就设立无效公司的认定程序、公司行为的效力等问题加以规定,从而解决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2006年03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71 ]
  • 论我国动产抵押公示的缺失及完善

    刘信业;

    在现代经济交易过程中,担保物权制度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传统动产担保以质押为原则,新兴的动产抵押则因与传统的担保物权理论相冲突,遭遇到公示原则的严重阻碍。我国现行担保法中的动产抵押公示制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的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缺陷,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2006年03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16 ]
  • 经济发展需要对经济规律深刻理解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06年03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9 ]
  • 中国经济学家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林毅夫;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06年03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5 ]
  • 中国经济学要在国际化过程中讲本土化

    杨瑞龙;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06年03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7 ]
  • 要有若干高校在经济学教育中起引领作用

    周立群;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06年03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7 ]
  • 要防止以国际化为旗号不研究中国现实

    吴晓求;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06年03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9 ]
  • 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自主创新

    郭庆旺;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06年03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0 ]
  • 经济学教学的方法要以继承和共性为主

    王一江;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06年03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6 ]
  • 比较优势思想在中国外贸思想史上的发展及其启示

    马慧敏;

    比较优势思想在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史上主要经历了古代以“绝对优势”为特征的萌芽阶段、近代以“静态比较优势”为特征的形成阶段以及当代以“动态复合优势”为特征的创新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对中国对外贸易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2006年03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9 ]
  •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多角度分析

    张广现;

    本文首先给出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定义和核心特征,然后通过和理论上的“最优货币政策制度”、货币政策历史经验、美国货币政策制度的对比,从多方面考察了这种制度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不足。这种比较分析能增进我们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认识,以更好地为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操作提供借鉴。

    2006年03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9 ]
  • 中国金融政策绩效的短期分析与预测

    杜丽群;

    2005年,我国实施了“在稳定中求发展”的金融政策,在信贷方面采用适度从紧、双向调控的政策,充分利用利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并继续采取差别化策略,在汇率方面重点建立人民币弹性汇率机制。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根据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情况,我们可以预测:与2005年的金融政策“在稳定中求发展”相比较,2006年的金融政策将以“保稳定促创新”为主旋律。2006年,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取向将主要着眼于维护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稳定和支持金融市场创新快速发展这两个出发点。

    2006年03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6 ]
  • 中央银行如何发挥金融稳定的职能作用

    郜丽敏;

    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天然职能。要切实、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央行必须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两方面着手。主要措施包括:制定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体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风险的预警体系,加强支付和清算体系建设,建立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的报告和披露制度,加强央行与各监管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协调,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制度,积极引导风险自查活动并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2006年03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4 ]
  • 中国民营企业心理契约管理研究

    张军峰;

    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企业经营目标的重大调整,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关系型心理契约”转向“交易型心理契约”。中国民营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自主能动的开发,避免与员工之间由于“心理契约”的缺失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和人才流失的严重障碍,进而更好地引进人才并能留住人才,最终实现企业成长和员工发展的双重目标,必须实现企业“心理契约”的变革和创新。

    2006年03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62 ]
  • 企业研究开发活动中的风险防范

    刘建利;扎玛;

    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形式,但其中蕴涵着巨大的风险。管理者必须对研发活动中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风险,使企业既有创新活力,又能在较低的风险水平上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创新收益。

    2006年03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2 ]
  • 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

    李彦亮;

    用文化来增加企业营销的竞争力是企业的新思维。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都很重视文化的竞争力。文化对营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产品文化三个方面。

    2006年03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8 ]
  •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分析

    查广云;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才刚刚开始,但是从发展前景上看,区域循环经济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障碍是制度的缺位,因此应尽早建立关于区域循环经济的正式制度体系,包括技术创新制度、法律保障制度、经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同时要大力培育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如加强区域环境经济的规划协调、培育民间环保组织、加强公众环境教育等。

    2006年03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94 ]
  • 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的SWOT分析

    武瑞玲;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的外部环境及其优劣势,指出制定符合实际的未来发展战略,即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风险。

    2006年03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3 ]
  • 乡村旅游开发效率机制分析

    孙艳红;

    从经济学角度,乡村旅游开发具备强外部性和公共性特征,属于市场失灵的传统领域。鉴于开发活动涉及面广,内容复杂,需要根据问题根源的乡村特征对各种政府干预措施进行整合,从而构建符合乡村旅游特点的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效率机制。

    2006年03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9 ]
  • 论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张晨寒;

    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安全,提高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民工自身的需要,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2006年03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3 ]
  • 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李文中;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是英语运用趋同和变异两种力量交互的结果。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指中国英语变体的形成,也意味着中国本土文化对英语语言的移入。他们不必因为学习和使用英语而改变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价值观念,甚至不必改变自己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只是有助于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参与国际交流,英语学习者无须内化英语本族人的文化标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本国文化或其他文化学习来促进英语的运用能力。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够促进英汉“界面”的进一步发展,而英汉两种语言的互动将会互相丰富而不是污染。英语的全球化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对中国英语学习和运用者的文化身份、英汉两种语言界面互动,以及中国英语学习和教学产生重大的人文影响。

    2006年03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482 ]
  • 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以中原文化为中心

    王保国;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文化是构筑民族共同心理、维系和发展民族感情、巩固国家统一意志的纽带。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它以儒家的“大一统”作为国家意志的最高追求,因此,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基础。在今天,由于中原文化与台湾文化血脉相连,它依然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化纽带。

    2006年03期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87 ]
  • 论城市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整合和发展

    丁一平;

    传统现代化理论对城市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不应用传统去抑制现代,也不能用现代去毁灭传统。城市是历史文化的容器,城市也是现代化的载体,应当让更多的传统纳入更多的现代,让更多的现代包涵更多优秀的传统。传统与现代应当在发展的前提下整合或重组在一起,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替代、置换、侵略或胜利。

    2006年03期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4 ]
  • 冠礼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考

    戴庞海;

    学术界普遍认为,冠礼起源于父系氏族时期。但是,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因为成人礼在母系氏族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证据主要有:成人礼是适应族外群婚制的需要而诞生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已有成人观念,大汶口文化早期已有拔牙以标志成年的习俗,上古时期人人都须通过成人仪式,士冠礼中有冠者见母与姑姊的环节却没有见父的规定以及近现代民族学资料等等。

    2006年03期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71 ]
  • 预备立宪公会与1910年国会请愿运动

    陈文英;

    1910年,为推动清廷真正在中国实行立宪政治,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宪政国家,立宪派人士联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中,预备立宪公会担当了发起人的角色,并利用它在各地的影响力,竭力动员各方力量参加这场政治运动。张謇、汤寿潜、郑孝胥等公会核心人物,无论台前幕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利用自己的声望和谘议局的合法地位,策划组成国会请愿代表团;鼓动资政院通过速开国会议案;借助与锡良、瑞徵等地方督抚良好的私人关系,策动他们联合电奏清廷速开国会,设立责任内阁,迫使清政府缩短国会召开年限。

    2006年03期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4 ]
  • 试析严复政治哲学思想中的矛盾

    艾昆鹏;

    严复建立在社会进化论基础上的政治哲学理论使他有力地解释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但这一理论的内在逻辑又不断削弱着严复寻求强国之梦的努力。沿着自己的政治理论,严复一方面在思考社会变革、人功作为、社会进化、社会生活的可知性方面时满怀信心,但同时他也得出了中国社会实行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人功作为在天演规律面前的无奈以及社会进化对人道的背弃等结论。

    2006年03期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8 ]
  • 比较优势理论的误区与中国工业化战略选择的经验教训

    郭根山;

    新中国开始工业化时,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基础薄、资源比较丰富但却经济落后。按理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搞工业化似应走一条从农业轻工业再到重工业的发展之路,然而中国共产党却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这种选择不是沿袭比较优势理论等纯粹经济理论的结果,而是反复权衡和综合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及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之后的结论。后起国家选择工业化战略的原则是目标优先,而不是模式的完美,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工业化战略是否符合比较优势原则,而是如何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对工业化的要求,实现后来者居上。

    2006年03期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7 ]
  • 美国的欧洲经济战略与1933—1940年的对德政策

    程文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的欧洲经济战略是:极力使欧洲保持和平与稳定,以利于美国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在1933—1940年实行的安抚、绥靖、绥靖与遏制并存的对德政策即服务于这一欧洲经济战略。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前,美国奉行安抚政策,企图通过修正《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不公正对待来消除德国的不满情绪,进而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从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到9月的慕尼黑危机,美国奉行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的维持;慕尼黑会议之后,直到德国于1940年4月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之前,美国则实行绥靖与遏制并存政策,一方面继续表明自己可以接受以牺牲一些小国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的维持,另一方面则试图阻止德国进一步的侵略扩张。

    2006年03期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8 ]
  • 开罗会议与国民党政权对战后日本政策的设计

    冯全普;

    为了迎接胜利,严惩日本,国民党政权在二战期间就开始思考其战后对日政策。开罗会议及宣言作为中国对战后日本政策构想的原点,直接影响了国民党政权战后对日政策的设计。在开罗会议上,国民党政权所展现的对战后日本政策的策划是全方位的,虽然许多策划仅是原则上的声明。其中的一些想法在1945年7月26日通过的《波茨坦宣言》中被再次采纳,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政权在开罗会议上的政策提案不仅反映了蒋介石希望打倒日本军阀、尽快结束战争的想法,而且表现了其作为崛起大国的全球意识与区域观念。设计战后政策的行为除了表明中国未雨绸缪之外,更表明其对于未来地区秩序建设负责任的态度。这些政策设计在当时影响了盟国的战后日本决策并为亚洲国家的自由与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6年03期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5 ]
  • 语言是一派迸涌的流泉——语言与主体的认证在《迸涌的流泉》中的再现

    张晓青;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长篇小说《迸涌的流泉》是一部具有德国传统教育小说模式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约翰的成长为主线,叙述了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下的成长和与环境磨合的过程。本文借助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思想家拉康的主体认证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中语言在其主体认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再现其成长历程。

    2006年03期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9 ]
  • 童年创伤体验与作家创作的深层关系

    王源;

    中国现当代的大多数作家,都过早地承担磨难和不幸,或拥有孤独悲凄、充满苦难的童年体验,或者是从小生长于单亲结构的家庭。由此造成的精神创伤,无意识中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造成他们独异的个性心理气质,成为他们后来创作的重要心理背景,不仅制约着他们题材的选择、主题意蕴的表现以及创作风格的形成,而且还成为他们一生创作中永不衰竭的创作资源。

    2006年03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47 ]
  • 欧阳修《归田录》读释

    窦玉玺;

    《归田录》是欧阳修的一本随笔,《归田录》非归田后所录,而是为官时所录。《归田录》反映了斥恶扬善的积极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

    2006年03期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9 ]
  • 《红楼梦》女权意识范畴建构之初探

    张翼;

    《红楼梦》以其独创性手法和民族特色,建构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女权意识范畴。它从女性性别认同意识入手,表现了女性意识的权利要求,确立了相关的价值观及审美标准。然而,在男权主义的条件下,女权意识的相对性及依附性,又使该范畴呈现出消解的特征。

    2006年03期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8 ]
  • 男性视角下的传统女性形象分析

    李辉;

    在男性视角下,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补天型、立地型、尤物型和祸水型。它反映出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也折射出男性人格的缺陷。

    2006年03期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42 ]
  • 试论文本结构完整的美学路径

    蒲晓彬;

    完整是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审美追求,二者只有在审美高度上实现完整的融合,才会有佳作的诞生。作为形式诸要素中最重要元素的结构,其完整与否直接影响着内容的审美表达,因此,建构完整的结构对文章写作意义重大。完整的结构是文本各局部的完美组合,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统一,真实、精细的典型细节的设置所致。

    2006年03期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5 ]
  • 解决中国农村教师发展问题的理论框架

    唐松林;

    我国农村教师发展面临着“超编与缺人”、“人才溢流”、“人力资本贬值”、“素质提高难”、“劳动效益低:产品无出路”及“发展投入不足”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教师个体等五个要素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任务,同时必须遵循“退出规则”、“吸入规则”、“价值规则”和“提高规则”,以达到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发展问题、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目的。

    2006年03期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58 ]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

    段宝霞;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政府与社区关注较少、学校教育和管理失控、父母监控机制弱化,致使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障碍较多。为此我们要从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学校加强教育和管理、家庭重视育人功能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

    2006年03期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339 ]
  • 论我国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文化背景及教育的应对策略

    张涛;王振存;

    主体性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其缺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从文化的高度对它进行理性的审视,充分重视文化对人主体性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教育所关注的焦点,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在发展人的主体性方面当有所作为。

    2006年03期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60 ]
  •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刘根芳;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流行很广的一个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猛烈抨击唯科学主义和现代西方文明,旨在改革包括实用主义在内的传统教育,指明教育改革的方向。由于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主观性、个人选择,很难形成完整、统一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我国教育改革应借鉴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弘扬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倡导人文教育,注重人格修养,培养有责任的人。

    2006年03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1 ]
  • 试述西南联大生产自救运动

    穆伟山;

    抗战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到了无情的摧残。沦陷区高校被迫拆迁后方,校产损失严重,加之战时经济异常困难,许多高校到后方后举步维艰,苦于支撑,西南联大就是其中多灾多难的一所。为克服困难,坚持办学,西南联大决定开展生产自救。当时联大有一批出色的工科人才和高级技工,并保留了一些从北平抢运出来的机械设备,利用这些人才与设备的优势,在解决困难方面应该是有所作为的。于是,西南联大办起了清华服务社,面向社会开展制造、加工、维修、养殖等多项业务,服务社会,创收自救。清华服务社坚持理性创收经营,开展业务急社会之所急,积极承担盟军后勤建设;创收分配公而无偏,充分体现团队精神,不仅保障了教师生活、稳定了学校,而且也直接支持了抗战。

    2006年03期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6 ]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及教育对策

    王云兰;

    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倒置、理想与现实矛盾、对他人与自己要求标准不一等,本文对此提出有效教育对策,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06年03期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54 ]
  • 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的转型

    周海兴;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国家建设,乃至当前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仍然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必要补充。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依然没有走出“学历教育”的怪圈。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需求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学历教育”的需求正日趋减弱。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陷入困境,甚至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成人高等教育“边缘化”现象也渐趋加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资源的重组、优化和提升已成为发展趋势。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实现教育资源的转型已成为一种必然。

    2006年03期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7 ]
  • 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探析

    杜宏记;

    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成人教育应注重人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关注生活的、现实的需要,关注广大的、普通的民众的需要,注重人的终身的、不断的发展等成人教育思想。

    2006年03期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7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版权贸易研究述评

    陈雪飞;王锦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版权贸易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相应的研究不断强化,表现在研究主体的队伍扩大,研究专著、研究论文数量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版权贸易的基本概念、版权贸易逆差、版权贸易代理机构、北京图书博览会、网络环境下的版权贸易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跨学科、多元化研究力度不够,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强化,缺乏对发达国家版权贸易的系统研究。

    2006年03期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26 ]
  • 论编辑工作的宏观功能

    李玉恒;

    在现代编辑工作中,导向功能是根本,因为它关系到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优化功能是标准,因为它关系到选择什么作品的问题;教育功能是目的,因为它关系到出版的最终目的的问题;协调功能是润滑剂、是桥梁,因为它关系到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以及编辑工作方方面面的问题;规范功能是保证,因为它关系到作品质量和传播效果的问题。所以,在现代编辑工作中,我们在重视编辑工作微观功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编辑工作宏观功能的具体运用。

    2006年03期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7 ]
  • 人类思维研究视域的全新拓展——读张浩先生的《思维发生学》(增订版)

    崔永和;

    2006年03期 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4 ]
  • 解决老问题的一个新思路——评王志远博士的《犯罪成立理论原理——前序性研究》

    陈庆安;

    2006年03期 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