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应物兄》研究(笔谈)
安琪;张喜田;王启俊;刘宏志;晋海学;李洱;
摘要(Abstract):
李洱是当代著名的作家之一。继《花腔》之后,《应物兄》再次受到批评界的热议,有学者认为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省察与批判的对象首先是知识分子群体乃至于省察者自身"(1),有学者认为它"凝聚着当代中国的精神症候"(2),还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意味的小说"(3),等等。期刊界也纷纷给予关注,《扬子江评论》在2019年第1期设立了"名家三棱镜·李洱"专栏;《南方文坛》2019年第3期在"最新文本"栏目中刊发了两篇关于《应物兄》的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2019年第3期策划了"李洱《应物兄》研究专辑"。进入2020年之后,《当代作家评论》策划了"《应物兄》评论专辑";《名作欣赏》更是以三期连载的专题形式,围绕"《应物兄》给文学史留下了怎样一根骨头"的题目展开讨论。由此来看,《应物兄》的意蕴是深厚的。为了推动《应物兄》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本期组织了六篇相关研究论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言说《应物兄》,或长或短,不拘一格,其间不乏独到之处。本刊特予编发,以飨读者。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安琪;张喜田;王启俊;刘宏志;晋海学;李洱;
Email: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20.04.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丛治辰:《偶然、反讽与“团结”:论李洱〈应物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11期。
- (2)黄平:《“自我”的多重辩证:思想史视野中的〈应物兄〉》,《文学评论》,2020年第2期。
- (3)孟繁华:《应物象形与伟大的文学传统:评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3期。
- (1)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第24页。
- (2)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第176页。
- (3)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第1页。
- (4)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78页。
- (1)海德格尔:《从思想的经验而来》,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65页。
- (2)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212页。
- (3)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206页。
- (4)海德格尔:《从思想的经验而来》,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90页。
- (5)海德格尔:《从思想的经验而来》,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80-181页。
- (6)海德格尔:《从思想的经验而来》,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81页。
- (7)海德格尔:《从思想的经验而来》,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90页。
- (1)林宋瑜:《历史的花腔,花腔的历史:〈花腔〉首发责任编辑手记》,《花腔》,花城出版社,2018年,第392页。
- (1)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第429页。
- (2)毛尖:《为什么李洱能写出应物兄的纯洁和无耻》,《文汇报》,2019年1月15日。
- (3)朱羽、罗岗、孙甘露等:《〈应物兄〉给文学史留下了怎样一根骨头(上)》,《名作赏析》,2020年第4期。
- (4)魏天真:《倾听到世界的心跳:李洱访谈录》,《小说评论》,2006年第7期。
- (1)丛治辰:《偶然、反讽与“团结”:论李洱〈应物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11期。
- (2)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第245页。
- (3)童庆炳:《〈文心雕龙〉“杂而不越”说》,《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 (4)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27页。
- (1)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第1037页。
- (2)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第213页。
- (1)钱广华:《开放的康德哲学:重读“物自体”》,《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 (1)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第415页。
- (1)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948页。
- (2)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7页。
- (3)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768页。
- (1)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页。
- (2)孟悦:《视角问题与“五四”小说的现代化》,《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
- (3)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574页。
- (4)孔子著,杨伯峻,杨逢彬注译:《论语》,岳麓书社,2000年,第15页。
- (1)丛治辰:《偶然、反讽与“团结”:论李洱〈应物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