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使臣王之春的俄国观
常晓琼;
摘要(Abstract):
王之春是晚清开明士大夫、学者、思想家,更是被西方列强的炮火震醒,开始睁眼正视"番夷",并走出"天朝"看世界的第一批清代外交使臣。1894年王之春奉旨使俄,并记下使俄日记《使俄草》。日记详细记载了他在俄的外交活动及参观、考察俄国教堂、皇宫、博物馆、国书库、格致学塾、水师学堂、造船厂、炮厂、海军机械局等重要部门的情况与感想,集中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晚清使臣群体的俄国观。王之春走出国门,因亲眼看俄国而更为关注俄国,伴随着对俄国认识的加深,其思想观念也从基于"重德"价值观的鄙俄情结转向基于两种文化碰撞、对话后的互相尊重;更进而对俄国重文教、不忘武备的崛起之路惊羡不已,"以俄为师",富国强兵的思想初见端倪。
关键词(KeyWords): 晚清使臣;王之春;俄国观;《使俄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常晓琼;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8.04.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之春.使俄草[M]//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七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067.
- [2]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十七世纪俄中关系(1608-1683):第1卷[M].厦门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大学俄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 [3]斌椿.乘槎日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 [4]王之春.椒生随笔[M].长沙:岳麓书社,1983.
- [5]李元度.椒生诗草序[M]//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47.
- [6]王之春.国朝柔远记[M].台北:华文书局,1968.
- [7]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M]//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八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078.
- [8]杨得志.晚清使臣视域下的欧西形象及省思——以王之春的《使俄草》为视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 [9]杜文忠.固本柔远:从《国朝柔远记》管窥清代治外法律思想[J].齐鲁学刊,2016(5).
- [10]王之春.谈瀛录[M].长沙:岳麓书社,2016.
- [1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M].中华书局,1981.
- [12]杞庐主人.时务通考[M].上海点石头斋石印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
- [13]魏源.海国图志:卷五十六[M]//魏源全集: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
- [14]陈奇.刘师培与暗杀王之春案[J].贵州社会科学,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