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与哲理的辩证:试论陶行知诗歌的美学表达
向阿红;
摘要(Abstract):
陶行知的诗歌情感真挚,哲理丰富,通俗易懂而不失美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其诗歌的语言特色和审美品格这两个方面。作为大众诗人的陶行知,他在诗歌语汇的选择、修辞的运用和语法结构的安排上都经过了精心研究,使其诗歌语言具有了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彰显了他"大众诗人"的身份。其诗歌所具有的节奏美、音乐美和境象美构成了陶诗完美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KeyWords): 陶行知;诗歌;艺术;语言;审美品格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ZDA240);;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13)
作者(Authors): 向阿红;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9.04.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周作人:《理想的国语》,《京报·国语周刊》,1925年第13期。
-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1卷,四川教育集团出版社,1991年,第219页。
- (3)叶琼琼:《论穆旦诗歌语言》,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52页。
- (4)高嘉:《诗人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陶行知先生纪念集》,上海三联书店,1946年,第434页。
- (5)宗白华:《美从何处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 (6)胡适:《谈新诗》,杨匡汉,刘福春:《中国现代诗论》,上编,花城出版社,1985年,第234页。
- (7)陈本益:《汉语诗歌的节奏》,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7页。
- (8)萧三:《中国的大众诗人——陶行知》,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4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825页。
- (9)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488页。
- (10)李源:《美学视阈下的诗歌与音乐韵律之通同性研究》,《音乐创作》,2011年第5期。
- (11)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513页。
- (12)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