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主流文学的现代性根源The Deep-going Source of Modernity in the Mainstream Literature of "Cultural Revolution
武善增
摘要(Abstract):
将"文革"主流文学置放于世界文明和现代性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予以审视,我们发现,"民族国家"与"共产主义"之"宏大叙事"的诉求,"革命"的"新型主体"的建构,"合理性"之"价值理性"的膨胀,所有这一切,都给"文革"主流文学打上了深深的现代性烙印,标示着"文革"主流文学有其深刻的现代性根源。
关键词(KeyWords): 现代性根源;宏大叙事;新型主体;价值理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武善增
Email: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4.03.04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让—弗·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共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 [2]秦嘉清.让-弗·利奥塔——独树一帜的后现代理论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 [3]让-弗·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 [4]梁漱溟.梁漱溟全集:卷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 [5]艾凯.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 [6]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 [7]徐迅.民族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8]初澜.京剧革命十年[J].红旗,1974(7).
- [9]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写作组.反映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革命文艺[N].人民日报,1974-07-16.
- [10]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 [11]路易斯·麦克尼.福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 [12]莫伟民.主体的命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13]福柯.词与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 [1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15]梁启超.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J].新民丛报,1904,(2).
- [16]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 [17]韦伯.学术与政治[M].北京:三联书店,1998.
- [18]卡尔·络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