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隐性价值判断分析The Implicit Value Judgments In Economics
水丽淑;
摘要(Abstract):
休谟提出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分法,在20世纪初的德国,引起了以马克斯·韦伯和古斯塔夫·施穆勒为双方代表人物的"价值判断之争"。上世纪末,中国学界对经济学与道德问题的热烈讨论,可以视作这一争论的世纪回响。抛开对事实、价值二分法的争论,不对经济学是纯粹的事实判断或是价值判断下结论,而是来具体分析隐含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可以发现,看似实证、客观的经济学有其隐性的价值判断:首先,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秉持阶级立场;其次,西方经济学的伦理基础是功利主义价值观;最后,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下,当经济理论应用为经济政策时,国家成为经济政策的终极价值。对影响经济学的价值判断的事实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保持"价值中立"的困难。
关键词(KeyWords): 价值判断;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终极价值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XKS005);;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6LZUJBWZY018)
作者(Authors): 水丽淑;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4.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涛,王涛,王宏磊.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之争[J].财经研究,2011(7):39-47.
- [2]胡明,方敏.“价值判断之争”及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9(3):44-50.
- [3]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 [4]何蓉.德国历史学派与19世纪经济学方法论之争的启示[J].社会,2005(3):167-186.
- [5]王峰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以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为例[J].教学与研究,2012(1):12-18.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72.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3.
- [8]闵智.市场经济经典全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37.
- [9]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10]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刘小枫,编.顾明仁,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 [11]格奥尔格·席美尔.货币哲学[M].朱桂琴,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 [12]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全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13]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 [14]参见樊纲.“不道德”的经济学[J].读书,1998(6);盛洪.道德、功利及其他[J].读书,1998(7);罗永生.经济学还是自由主义?[J].读书,1998(9);姚新勇.“不道德”的经济学的道德误区[J].读书,1998(11);何怀宏.在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J].读书,1998(12);张曙光.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J].读书,1999(1);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厉以宁,超越市场和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