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On Anti-Essentialism of Post-modern Philosophy
黄小晏;
摘要(Abstract):
反本质主义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并在17世纪得到发展,但因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而受到忽视,20世纪初采取了新的形式才获得极大发展。当代的反本质主义思潮主要由后现代哲学推动,与以往的反本质主义不同,后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持一种极端激进的立场,主要表现在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罗蒂等人的著述言说中。虽然他们的切入点和阐述的重点不同,但都主张消解本质,强调异质性、多元性和个体性,方法论上大多从语言学的话语解构展开"拒斥本质主义"的批判工作。后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一些观点和剖析视角还是很富有启发性的,但由于其自身理论充满了自相矛盾,因而不仅招致各方面的抨击,也导致他们的理论走向死胡同。
关键词(KeyWords): 后现代哲学;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黄小晏;
Email: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8.06.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2]德里达.人文科学语言中的结构、符号及游戏[A].王逢振,等.最新西方文论选[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154.
- [3]罗蒂.后现代文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 [4]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5]J.马什.后现代理性批判悖论[J].美国:国际哲学季刊,1989,(8).
- [6]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A].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53.
- [7]哈贝马斯.神话与启蒙的交织[A].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7.
- [8]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937.
- [9]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48—149.
- [10]加塞尔.什么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38.
- [11]理查·罗蒂.哈贝马斯与利奥塔论后现代[A].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9.
- [12]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