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本的旅游者情感体验构建理路——以杭州西湖为例
屈小爽;
摘要(Abstract):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贯穿于旅途情感体验的全过程,借用扎根理论法提取出"特定情境下旅游者情感体验的生成"这一核心范畴,基于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对西湖旅游者情感体验的生成进行研究。网络文本情感倾向结果显示,旅游者对西湖的积极情感远高于负面情感,旅游者认知、感官等多种体验皆对情感体验起到催化作用。旅游者的情感体验是在特定时间、空间、人、事、物五大要素旅游情境中不断建构的过程,旅游者的情感体验由游前期待情感、游中融入情感、游后感悟情感共同组成。
关键词(KeyWords): 旅游情感体验;扎根理论;内容分析法;杭州西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2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资助项目(2016Y1047)
作者(Authors): 屈小爽;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4.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瓦西留克.体验心理学[M].黄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1.
- [2]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24.
- [3]谢彦君.旅游体验的两极情感模型:快乐—痛苦[J].财经问题研究,2005(5).
- [4]Tucker H.Recognizing emotion and its postcolonial potentialities:Discomfort and shame in a tourism encounter in Turkey[J].Tourism Geographies,2009,11(4).
- [5]Falconer E.Transformations of the backpacking food tourist:Emotions and conflicts[J].Tourist Studies,2013(1).
- [6]Lin Y Q,Kerstetter D,Nawi JN J,Mitas O.Changes in emot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personality in a vacation context[J].Tourism Management,2014(40).
- [7]张卫国,田逸飘,刘明月.特色农业发展的减贫效应——基于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渠道的对比[J].现代财经,2017(6).
- [8]郑长德,单德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测度与时空演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 [9]乔光辉.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结构模型研究——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经济经纬,2015(6).
- [10]胡宁生,杨志.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持续性:影响因素与政策优化[J].江苏社会科学,2015(3).
- [11]程安霞.民间仪式中的身体叙事及其功能探究——以大理白族“绕三灵”仪式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 [12]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5.
- [13]刘丹,董超,忻展红.基于扎根理论的技术异化形成技术负面效应的机理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 [14]安汝杰.时间的审美境域:武术禅修的美感体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 [15]闫喜琴.乡村旅游中的利益博弈和制度安排——以新乡南太行乡村居民的日常抵抗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 [16]赖斌.基于民生视角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1).
- [17]王宁,刘丹萍.旅游社会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
- [18]Hans Steinmüller1,撒露莎.中国旅游业中的“忒修斯之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
- [19]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