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
尹笑非;
摘要(Abstract):
<正>一、城市文化空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宣言》中,"文化空间"一词,被解释为"文化人类学的概念",定义为"一个集中举行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aplace in which popular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activities are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尹笑非;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9.05.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虹:《试谈文化空间的概念与内涵》,《文物世界》,2006年第1期。
- (2)向云驹:《再论“文化空间”》,《民间文化论坛》,2009年第5期。
- (3)覃琮:《从“非遗类型”到“研究视角”:对“文化空间”理论的梳理与再认识》,《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
- (4)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04页。
- (5)关昕:《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
- (6)苗伟:《文化时间与文化空间——文化环境的本体论维度》,《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
- (7)徐赣丽:《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时空转向”: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学术月刊》,2016年第1期。
- (8)王硕,张贵:《城市文化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扎根理论》,《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10期。
- (9)吴宁:《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思辨及其评价》,《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 (10)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91页。
- (11)胡惠林:《城市文化空间建构: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问题》,《思想战线》,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