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估的嵌入治理与偏差控制:一个结构-关系的分析框架Embedded Governance and Deviation Control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tructure and Relation
张书涛;
摘要(Abstract):
压力型体制下上级政府主要凭借科层制正式权力结构运用"命令-控制"机制,自上而下地推进评估政策的执行,而下级政府则采取自下而上的"自主-应对"方式进行非正式策略回应。"结构-关系"框架为政府绩效评估嵌入治理的有效运作提供了治理基础和效能保障。面对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扭曲、行为失范、参与排斥和合法性缺失等治理偏差问题,需要在厘清诸治理要素及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一致性和协同性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系统。通过政府规制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政策执行进行整体化控制,通过政策规范对政府绩效评估自主性行为进行限制,同时,确立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目标与合作导向,实现政府、社会与公众的多层次治理协同。
关键词(KeyWords): 政府绩效评估;嵌入治理;偏差控制;制度协同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ZZ043);;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级科研培育基金项目(2020PW1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ZZJH-182)
作者(Authors): 张书涛;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21.03.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唐纳德·P.莫伊尼汗:《政府绩效管理:创建政府改革的持续动力机制》,尚虎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页。
- (2)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郭小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32页。
- (3)尚虎平:《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总体性问题与应对策略》,《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4期。
- (4)陈天祥:《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回归政治与技术双重理性本义》,《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 (5)何文盛,廖玲玲,李明合:《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差的分类研究:概念、类型与生成机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0期。
- (6)Gerry Stroker,Governance as Theory:Five Propositions,International Social Journal,1998(1).
- (7)吴建南,阎波:《政府绩效:理论诠释、实践分析与行动策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 (8)简·E·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邵国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3页。
- (9)马克·格兰诺维特:《镶嵌:社会网和经济行动》,罗家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6-18页。
- (10)河连燮:《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李秀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3页。
- (11)高小平,盛明科,刘杰:《中国绩效管理的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 (12)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6页。
- (13)王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差距研究:基于府际关系视角的解释性框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第157页。
- (14)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57页。
- (15)谢志岿:《弹簧上的行政:中国土地行政运作的制度分析》,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7页。
- (16)唐啸:《正式与非正式激励:中国环境政策执行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31页。
- (17)龚虹波:《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研究: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31页。
- (18)吴小建,王家峰:《政策执行的制度背景:规则嵌入与激励相容》,《学术界》,2011年第12期。
- (19)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 (20)王柳:《作为绩效问责机制的绩效整改及其优化》,《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3期。
- (21)李允杰,丘昌泰:《政策执行与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0页。
- (22)简·埃里克·莱恩:《公共部门:概念、模型与途径》,谭功荣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20页。
- (23)王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差距研究:基于府际关系视角的解释性框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第146页。
- (24)刘波,李娜,彭瑾:《地方政府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75页。
- (25)谢志岿:《弹簧上的行政:中国土地行政运作的制度分析》,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50页。
- (26)简·埃里克·莱恩:《公共部门:概念、模型与途径》,谭功荣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20页。
- (27)杨涛:《公共事务治理机制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61页。
- (28)理查德·斯科特:《组织与制度: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姚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6页。
- (29)理查德·斯科特:《组织与制度: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姚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2页。
- (30)简·埃里克·莱恩:《公共部门:概念、模型与途径》,谭功荣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
- (31)赖因哈德·施托克曼:《非营利机构的评估与质量改进:效果导向质量管理之基础》,唐以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75-76页。
- (32)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43页。
- (33)理查德·斯科特:《组织与制度: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姚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3页。
- (34)包国宪,王学军:《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
- (35)道格拉斯·摩根,李一男,魏宁宁:《衡量政府绩效的信任范式和效率范式:对地方政府领导和决策的启示》,《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第2期。
- (36)科斯,诺斯:《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刘刚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6页。
- (3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新系统的治理》,杨庆峰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2页。
- (38)郑志龙:《走向地方治理后的政府绩效评估》,《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