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系统推介下的网络消费异化:表征、溯因及消解Dissimilation of Internet Consumption under the Promotion of Big Data System: Representation, Tracing and Resolution
马会端;
摘要(Abstract):
大数据推介系统促进了网络消费的便捷性、多样性以及普遍性。消费异化、网络消费异化、大数据推介系统以及网络消费行为自由异化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网络消费异化是消费异化的特殊表现形式,而大数据推介系统则构成了网络消费中消费行为自由异化的技术诱因。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环境异化等是导致网络消费异化问题的基本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共同构成了人们进行消费选择的前提条件,并由此导致了网络消费选择中符号化、同质化、被动化等消费行为自由异化的现象。网络消费作为满足人的消费需求的一种手段,基于现实需求的自由消费行为在大数据系统推介下产生了自由的异化,或者说成了一种受大数据推介技术所宰制的异化了的消费自由。在本质上,这种异化了的消费自由是一种消极的消费自由。因此,要在技术开发与实践过程中确立道德责任,促进技术应用者内在德性的养成,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建立在自决的判断和选择基础之上。
关键词(KeyWords): 大数据;网络消费;消费异化;消费行为;自由异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2170074317000)
作者(Authors): 马会端;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21.03.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敦福:《从消费异化到消费者主体性消费研究理论的变迁及其社会学反思》,《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3期。
- (2)E·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危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第72页。
- (3)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 (4)喻国明,曲慧:《“信息茧房”的误读与算法推送的必要:兼论内容分发中社会伦理困境的解决之道》,《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 (5)杨建坡:《生存的符号维度:卡西尔文化符号哲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5页。
- (6)让·鲍德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24页。
- (7)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慎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3页。
- (8)刘晨晔,王晓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观》,《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 (9)林子赛,赖晓彪:《幸福是美德指引下求善的实践:亚当·弗格森的幸福探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 (10)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73页。
- (11)王娜,文成伟:《技术人工物价值模糊的责任伦理之维》,《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年第2期。
- (12)Brey ,P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fter the Empirical Turn .Techne:Research in Philosophy &Technology,2010(1).
- (13)胡祎赟:《功利是如何外化德性的》,《哲学动态》,2014年第3期。
- (14)胡祎赟:《功利是如何外化德性的》,《哲学动态》,2014年第3期。
- (15)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福、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