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性别突围与身份重建——以吉屋信子及其通俗小说为例
彭旭;肖霞;
摘要(Abstract):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以"贤妻良母主义"为核心的女子教育,使女性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客体。自小便深受其害的吉屋信子,卓尔独行,以强大的"自我"对抗贤妻良母主义思想的摧残,追求着自由和解放。信子通过描写贤妻良母主义对女性的羁系和诳骗,创造了一个丰富的女性文学天地,对女性的突围之路与身份重建进行了持续的探求,为日本女性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表达了日本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伦理诉求。她通过自己的言行和作品中的女性之口解构着贤妻良母主义的社会秩序,寻求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新伦理身份,努力找回被遮蔽了的女性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KeyWords): 吉屋信子;贤妻良母主义;女性;性别突围;身份重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17CWWJ08)
作者(Author): 彭旭;肖霞;
Email: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8.06.02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 [2]彭旭.日本近代文学中女性生存困境的突围与身份重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7(6).
- [3]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8.
- [4]吴华眉.“辣妈”时代的母性[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 [5]中野久夫.大正的日本人[M].东京:鹈鹄出版社,1981:33.
- [6]吉屋信子.黒薔薇の処女たちのために紡いだ夢[M].東京:河出書房新社,2008.
- [7]田辺聖子.ゆめはるか吉屋信子(上)[M].東京:朝日新聞社,1999.
- [8]田辺聖子.ゆめはるか吉屋信子(下)[M].東京:朝日新聞社,1999:218.
- [9]吉屋信子.良人の貞操(下)[M].東京:毎日新聞社,1999:46.
-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2.
- [11]张碧.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符号语境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