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读书会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在“从游”中学会创造Analysis on Reading Clubs in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c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rom the“Cong You”to the Creation
胡疆锋;
摘要(Abstract):
在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举办有章可循的高校读书会,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校读书会有助于研究生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吸收,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热情,增强学习的仪式感,帮助新生融入学习团队和建设学术共同体。读书会营造了见贤思齐的良好学风,鼓励以文会友,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少而勤"的良好写作习惯,培养高效演说的能力,提升阅读品质,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推动学习成果向学术成果的转化,锻炼研究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读书会提倡参与式、协作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相互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有利于缓解研究过程中的孤独感,从而形成了研究生培养的"从游"模式。"从游"模式可以有效补充"熏陶"和"考核"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足,对研究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明显的正向功能。
关键词(KeyWords): 高校读书会;研究生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从游模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19ZD02)
作者(Authors): 胡疆锋;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21.03.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萨拉·德拉蒙特,保罗·德拉蒙特:《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第2版),彭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3页。
- (2)朱志勇,刘婷:《“挣扎的尘埃”:研究生学术热情变化的个案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9年第2期。
- (3)高耀,陈洪捷,王东芳:《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到底有多高:基于2017年全国离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 (4)钱理群:《论北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34页。
- (5)周文辉:《导师论导——研究生导师论研究生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6页。
- (6)谢桂华,许放:《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15页。
- (7)黄治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6页。
- (8)梅贻琦:《大学一解》,《清华学报》,1941年第1期。
- (9)王一川:《大学从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页。
- (10)Jacobsohn R.The Reading Group Handbook.Hyperion Books,1998,p10.
- (11)克利夫顿·康拉德等:《美国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袁本涛,刘帆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93-311页。
- (12)刘莉:《世界一流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培养个案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79-180页,第214页。
- (13)王瑞存,李敏:《高校图书馆微信读书会的发展路径》,《山西档案》,2017年第3期。
- (14)吴炳钊:《关于高校大学生读书会的观察与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3期。
- (15)吴惠茹:《高校读书会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及其推广策略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第2期。
- (16)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我看研究生教育30年:纪念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30年征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5-26页。
- (17)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我看研究生教育30年:纪念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30年征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5-26页。
- (18)这一格式主要借鉴了王一川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学探索,略有改动。
- (19)萨拉·德拉蒙特,保罗·德拉蒙特:《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第2版),彭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9页。
- (20)托马斯·S·库恩:《必要的张力》,纪树立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92页。
- (21)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学术部落与学科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唐跃勤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0页。
- (22)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9页。
- (23)P.布尔迪约,等:《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邢克超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页。
- (24)萨拉·德拉蒙特,保罗·德拉蒙特:《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第2版),彭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06页。
- (25)吴东姣,马永红,杨雨萌:《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的角色重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10期。
- (26)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郑继伟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