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精神的哲学意蕴及其基本特征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Ethical Spirit and Its Four Basic Characteristics
杜灵来;
摘要(Abstract):
"精神"之于人的本质性和价值性决定了人是一个超越性的"精神存在"。"精神"是思维与意志的结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知行合一的集中显现。只有走出"反映论"和"绝对论"的局限才能还原精神的本质。传统文化鲜明的"伦理"品质和"精神"走向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意象。"精神"是"伦理"的内容与本质,"伦理"是"精神"的发展与表达。"伦理精神"是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主体的自我更新与生长的根本样态,是主体在建构意义世界时引领知、意、情持续走向真、善、美的知行合一的动力过程。伦理精神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为实践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颉颃、社会性与历史性的同构、激励性与导向性的协同。只有伦理精神才能将精神的民族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特质高度融为一体,让国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始终保持不忘本来的定力、吸收外来的活力和面向未来的张力,在守望"伦理"中回归"伦理精神",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走进新时代的国人找寻到精神与文化之自觉的起点、自信的支点和自立的平衡点。
关键词(KeyWords): 精神;伦理;伦理精神;哲学意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9YJA710005);;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ZZJH-385);;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6J23)
作者(Authors): 杜灵来;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21.03.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页。
- (2)樊浩:《精神如何与文明在一起》,《哲学动态》,2015年第8期。
- (3)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上) 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4页。
-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0页。
-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 9页。
- (6)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6页。
- (7)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页。
- (8)樊浩:《伦理道德为何精神》,《哲学分析》,2016年第 2期。
- (9)樊浩:《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 (10)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73页。
- (1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8页。
- (12)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页。
- (13)樊浩:《伦理道德为何精神》,《哲学分析》,2016 年第2期。
- (14)樊浩:《走向伦理精神》,《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3期。
- (15)樊浩:《走向伦理精神》,《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3期。
- (16)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页。
- (17)樊浩:《“实践理性”与“伦理精神”》,《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
- (18)樊浩:《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62页。
- (19)张康之:《论伦理精神》,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 (20)罗素:《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59页。
- (21)樊浩:《“实践理性”与“伦理精神”》,《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