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立法模式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六)》为终结
杜文俊;
摘要(Abstract):
我国刑法涉及单位犯罪的条文112条,罪名134个,有四种立法模式,其中三种典型的立法模式,实行双罚制,一种非典型的立法模式,实行单罚制(代罚制)。在刑法分则中,条文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处罚的犯罪,都属于自然人犯罪,而不是单位犯罪。
关键词(KeyWords): 单位犯罪;立法模式;直接责任人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杜文俊;
Email: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8.05.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冯军.新刑法中的单位犯罪[A].刑法论丛:第9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7,104,107.
- [2]黎宏.单位刑事责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00,295.
- [3]蒋熙辉.单位犯罪刑事责任探究与认定[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92.
- [4]黄太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A].刑事审判参考:总第51集[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64.
- [5]高铭暄,刘远.论新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A].丁慕英,李淳,胡云腾.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研究问题[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60.
- [6]周振想.中国新刑法释论与罪案[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595.
- [7]李邦友.论单位犯罪的定义[J].刑法问题与争鸣,1999,(1):220.
- ①如冯军教授认为,刑法第161条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第162条妨碍清算罪、第396条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财物罪不是单位犯罪(冯军:《新刑法中的单位犯罪》,载《刑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100页);林荫茂教授认为,刑法第396条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财物罪不是单位犯罪(林荫茂:《单位犯罪条文、罪名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05.2,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