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制度的法社会学分析The Analysis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with Sociology of Law
张训;齐晓伶;
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制度的核心是被害人谅解,其外延是加害人群体和受害人群体的"合意"。众多社会关系人的参与为刑事和解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为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社会学分析提供了方便。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传统根基是中国传统社会根基的延续,它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国家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支撑以及纠纷民间解决机制的广泛存在是中国刑事和解制度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而刑事和解制度的社会效用则体现在其助益于受害人群体和加害人群体的回归,从而尽可能地修复社会关系,并同时实现节约社会成本的功效。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和解;社会学分析;传统根基;现实基础;社会效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FX037)
作者(Authors): 张训;齐晓伶;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3.02.03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铭.刑事司法民主[M].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85.
- [2]潘丽萍.中华法系的和谐理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8.
- [3]费孝通.中国绅士[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0.
- [4]龙宗智.实现刑事政策的程序保障[J].法学,2007(4).
- [5]陈晓明.修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24.
- [6]任华哲,程媛媛.试论合作式司法在中国刑事实践中的发展趋势[J].武汉大学学报,2008(6).
- [7]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8]王延君.论被害人被害心理的恶性变化[J].求是学刊,1997(1).
- [9]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中国法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