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与《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比较
成梅
摘要(Abstract):
本文通过文本对照分析的方法.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对《猫城记》与《格列佛游记》作了综合比较。文章认为,两部小说的讽刺锋芒均有两个主要指向:一是对时弊的讥讽、揶揄与抨击.二是对人间百态的审视和对人性、国民性的嘲弄、议论与批评。同时,两部小说在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上,都既借助于夸张、反语、含蓄渲染等传统辞格,又具有荒诞、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色彩。文章着重指出,相对于老舍早期创作对外国文学曾有过一招一式的借鉴,《猫城记》对《格列佛游记》这一主要范本的长处更能融会于心.更能得其精髓,为己所用。
关键词(KeyWords): 文本对照;讽刺;讽刺锋芒;表现手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成梅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1999.02.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②④⑤吴怀斌、曾广灿编:《老舍研究资料》(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745、686、745、849页。
- ③[日]日下恒夫:《老舍与西洋──从〈猫城记〉谈起》.《复旦学报》1986年第6期。
- ⑥《我怎样写〈描城记〉》.载《老牛破车》.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9年版
- ⑦(15)[英]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英文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53页.译文为笔者翻译。
- ⑧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第3版.第12页。
- ⑨⑩(12)(14)(16)舒济、舒乙编:《老舍小说全集》第三卷.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105、94、82、62页。
- (11)转引自基尔波金:《萨尔蒂可夫·谢德林的生活与创作》。
- (13)史承钧、伍斌;《老舍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 (17)《老舍文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