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的动态认识论On the Development Cognition of Socialist Essence
王力,常宝红
摘要(Abstract):
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质的规定性,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本质表现和内容,这就决定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主观过程,需要用它的一些具体特征进行表述。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和逻辑形态上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从实践和策略层面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进一步探讨;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阶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江泽民对此作了进一步发展。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为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手段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主义;本质;动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力,常宝红
Email: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4.05.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3]俞良早.关于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论--评斯大林对列 宁主义的阐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
- [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6]李凤鸣.社会主义本质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2003.
-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11]杨耕.为马克思辩护[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