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儒家文艺思想的和谐伦理内涵
陈永明;
摘要(Abstract):
先秦儒家以"人"的伦理教化为目的,初步构建了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诗教理论体系,其中的文艺思想和审美观念具有浓郁的和谐伦理意味。儒家和谐伦理是儒家诗教的理论基础,也是儒家文艺思想观念的审美呈现,其伦理内涵由五个方面的和谐关系构成:"畅神"、"比德"以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温柔敦厚"、"知言养气"以求人与自身的和谐;"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以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礼乐教化"、"以礼别异"以求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以求文与质的和谐。
关键词(KeyWords): 先秦;儒家;文艺思想;和谐伦理;儒家诗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ZW029)
作者(Authors): 陈永明;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4.01.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l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102.
- [2]陈载舸.“畅神比德”与“忧国忧民”——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两翼[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 [3]夏秀.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 [4]阮元.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09.
- [5]李茂平.现代理想人格塑造与道德修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 [6]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思想史: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3.
- [7]李翠叶.《诗》语义与儒家诗教体系的形成[J].文艺评论,2012(2).
- [8]彭锋.从“礼乎后”看儒家伦理的美学基础[J].中国哲学史,2005(2).
- [9]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986.
- [10]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