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图像关系论析——从书画的同源异流关系出发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Image——Star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Branches Diverting from the same origin between Painting and Calligrapgy
原小平;
摘要(Abstract):
文字与图画同源异流的历史关系,深刻影响了文学与图像之间的艺术关系。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一方面文学总是在竭力保持作为文字媒介艺术先天具有的图画原型特质;另一方面文字日益膨胀的理性力量,又不断将文学牵引向失却诗意的现代性荒原。于是,现代文学与图像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现代文学也越来越需要图像的补益,图像的价值也日渐受到重视,形成了今天所谓的文学图像化时代和读图时代。具体而言,图像对文学有阐释、延补、修饰三种作用;文学对图像有提示、分析、联结三种作用;而它们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相互借重、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KeyWords): 文学;图像;书画;同源异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GH-550)
作者(Author): 原小平;
Email: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5.05.03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2.
- [2]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 [3]谢启昆.小学考声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8.
- [4]科林·M.特恩布尔.森林人[M].冉凡,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30-135.
- [5]柏拉图.蒂迈欧篇[M].谢文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3.
- [6]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
- [7]班固.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2:2574.
- [8]I.戈德伯格.语言的奥妙[M].张梦井,李万峰,李瑛,田志东,郭峥嵘,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390.
- [9]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98.
- [10]刘勰.文心雕龙[G]∥郭绍虞.历代文论选:第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84.
- [1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28.
- [12]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42.
- [13]吴持哲.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88.
- [14]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6.
- [15]冯骥才.艺术丛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 [16]弗洛伊德.释梦[M].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17]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 [18]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0.
- [19]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 [20]詹鄞鑫.汉字说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31-32.
- [21]汪流,陈培仲,余秋雨,等.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1-102.
- [22]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 [23]阿瑟·阿萨·伯杰.眼见为实——视觉传播导论[M].张蕊,韩秀荣,李广才,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 [24]凯瑟琳·库赫.分解:现代艺术的核心[G]∥福柯,等.激进的美学锋芒.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81.
- [25]丁宁.图像缤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26]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M].香港:三联书店,2008:8.
- [27]瓦尔特·舒里安.作为经验的艺术[M].罗悌伦,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306.
- [28]萨林·柯马尔,伊万·卡斯克尔.艺术史的语言[M].王春辰,李笑男,杨扬,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 [29]理查德·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
- [30]朱桃香.副文本对阐释复杂文本的叙事诗学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9(4).
- [31]于凤高.插图的文化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13.
- [32]宗白华.西洋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31.
- [33]鲁迅.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81.
- [34]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95-334.
- [35]刘昫.旧唐书:第4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5:2680.
- [36]汤用彤.《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导言[G]∥汤一介,赵建永.会通中印西.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2:431.
- [37]刘辉煌.中外插图艺术大观[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