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批判与旅游的文化启蒙
郭伟锋;
摘要(Abstract):
旅游作为现实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了人类摆脱生存困境、追求自由、回归本真的愿望。日常生活单调乏味、狭隘封闭的时空阈限,束缚了人类崇尚身心自由的本性,同时,孕育了旅游动机的萌芽,引发了旅游的热潮。旅游所蕴含的文化启蒙价值对人的生存方式和身心自由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旅游主体通过对自由、休闲、审美、愉悦等文化的身心体验,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精神的压力和内心的焦虑也就得到一种缓解。
关键词(KeyWords): 旅游;日常生活;现代性;文化启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郭伟锋;
Email: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2.06.05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 [3]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9-21.
- [4]谢彦君.旅游体验——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8.
- [5]吴宁.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4.
- [6]龙江智,卢昌崇.从生活世界到旅游世界:心境的跨越[J].旅游学刊,2010(6):25-31.
- [7]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9.
- [8]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M].严志军,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77.
- [9]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54.
- [10]邓辉.旅游本质探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33-136.
- [11]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肖聿,译.南京:译文出版社,2011:208.
- [12]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M].吴士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78.
- [13]曹诗图,郑宇飞,黄蓉.旅游概念的哲学辨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4):72-74.
- [14]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
- [15]刘松,吕鹏,吕冬阳.论“休闲”视阈的旅游本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4-26.
- [16]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C]//弗洛伊德,等.心灵简史.高甲春,等,译.北京:线装书局,2003:212-213.
- [17]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M].杨韶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4.
- [18]王柯平.旅游审美活动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2.
- [19]陈刚.论旅游的审美本质[J].旅游学刊,1992(4):50-52.
- [20]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1):7-14.
- [2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周晓薇,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60.
- [22]马尔库塞.现代美学析疑[M].绿原,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42.
- [23]朱立元.西方美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251.
- [2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14.
- [25]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