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媒介语境下新闻传播模式的演进
梁岩;张玉韫;
摘要(Abstract):
在新媒介语境中,我国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当代嬗变。首先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倾向,它既包括传统媒介的数字化,也包括商业网站新闻客户端的出现,以及个体在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其次是接受主体角色的变化,他们不再是"假设"意义上的存在,而是转变成实际意义上的客户端用户,既有权利主动选择新媒介,也可随意浏览各种新闻报道。再次是新闻信息传受形式的转变:一是传播形态上的转变,即信息由新闻传播者到新闻受众的一级送达,转变成多级送达;二是传播性质的转变,即信息传导由单线性向双向性的转变。
关键词(KeyWords): 新媒介;传播主体;新闻受众;传受形式;嬗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梁岩;张玉韫;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20.04.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轶:《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及其变革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2018年,第80页。
- (2)卡斯珀·约斯特:《新闻学原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50页。
- (3)《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2019)一等奖》,http://www.zgjx.cn/cnnewsaward2019publicly/jx1dj.htm。
- (4)贺琛:《传播伦理:新闻传播者的道德责任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90-91页。
- (5)苑子熙:《新闻广播电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四川省广播电视厅新闻研究所,1985年,第119页。
- (6)“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1年)》,新华出版社,1993年,第12页。
- (7)“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1年)》,新华出版社,1993年,第5页。
- (8)《重磅:2019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546973。
- (9)《2013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https://www.iimedia.cn/c400/37080.html。
- (10)《2019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https://www.iimedia.cn/c460/64308.html。
- (11)韩爱平,张玉玲:《网络新闻传播伦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4页。
- (12)梁启超:《新民说》,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页。
- (13)张昆:《三思新闻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40页。
- (14)唐伟胜:《文本、语境、读者:当代美国叙事理论研究》,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13年,第195-106页。
- (15)《2019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https://www.iimedia.cn/c400/64308.html。
- (16)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8页。
- (17)《2018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https://www.sohu.com/a/281576815_99946287。
- (18)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55页。
- (19)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51页。
- (20)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8页。
- (21)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4页。
- (22)莱文森:《新新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14页。
- (23)莱文森:《新新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15页。
- (24)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72页。
- (25)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262页。
- (26)李斯特:《新媒体批判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9页。
- (27)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4页。
- (28)巴尔,埃梅里:《新媒体》,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