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人“含蓄不露”的诗学观On the Song Poetic Notion of “Implication in Lieu of Indication”
刘靓;
摘要(Abstract):
宋人论诗,以"露"为一大病忌,其中讨探最多和避忌最严的是"意露"之病,主要指诗歌造迹作意过于明显而有失委婉蕴藉之旨,而"刺"意显露又是被视为最严重的一种,因为在宋人看来,这不仅关乎诗歌的表意方式,而且关乎诗教乃至诗人的身家性命。而在对"意露"之病的批评中,以深远委曲与含不尽之意为追求的"含蓄不露"的诗美概念亦得以确立。
关键词(KeyWords): 宋代诗学;诗露之病;含蓄不露;诗教要求;诗祸避忌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CZW02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0837)
作者(Authors): 刘靓;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9.04.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永康:《吟窗杂录序》,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之五,中华书局,2007年,第150页。
- (2)目前有关古代诗病观念的研究,多集中在永明至唐代的“声病说”。其实,宋代才是“诗病说”的集大成时期,伴随着诗歌格律的成熟以及诗话诗评类著作的兴起,宋代诗学中出现了大量有关格法声病之外的审美层面的病忌观念探讨,生成了许多重要的“诗病”范畴,如“字俗”“格卑”“意露”“碍理”等,笔者就此展开了系列研究,此文之外,还可参见拙文《宋代诗学中的情理之争》(《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第81-85页)等。
- (3)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第108页。
- (4)王充:《论衡·超奇》,中华书局,1990年,第609页。
- (5)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第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378页。
- (6)刘勰:《增订文心雕龙校注·隐秀第四十》,中华书局,2012年,第500页。
- (7)刘勰:《文心雕龙·总术第四十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655页。
- (8)皎然:《诗议》,张伯伟撰《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凤凰出版社,2002年,第203页。
- (9)皎然:《诗式》,张伯伟撰《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凤凰出版社,2002年,第224页。
- (10)徐夤:《雅道机要》,张伯伟撰《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凤凰出版社,2002年,第436页。
- (11)徐衍:《风骚要式》,张伯伟撰《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凤凰出版社,2002年,第452页。
- (12)沈义父:《乐府指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43页。
- (13)沈义父:《乐府指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61页。
- (14)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680页。
- (15)张戒:《岁寒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457页。
- (16)吴子良:《吴氏诗话》,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8701页。
- (17)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三,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30页。
- (18)佚名:《漫斋语录》,见何溪汶《竹庄诗话》卷一,中华书局,1984年,第1页。
- (19)杨简:《慈湖诗传》,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杨简诗话》,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7155页。
- (20)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第253页。
- (21)李衡:《乐庵语录》,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李衡诗话》,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3443页。
- (22)吴可:《藏海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332页。
- (23)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后集》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第47页。
- (24)徐衍:《风骚要式》,张伯伟撰《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凤凰出版社,2002年,第452页。
- (25)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59-260页。
- (26)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60页。
- (27)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60页。
- (28)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续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28页。
- (29)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续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41页。
- (30)刘克庄:《後村先生大全集》卷105,《四部丛刊》本。
- (31)尤袤:《全唐诗话》,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尤袤诗话》,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10531页。
- (32)洪迈撰、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第604页。
- (33)范成大:《骖鸾录》,《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第14-15页。
- (34)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319页
- (35)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26页。
- (36)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五十“经解第二十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2年,第1609页。
- (37)郑玄注、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一“诗大序”,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2年,第271页。
- (38)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五十“经解第二十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2年,第1609页。
- (39)徐积:《节孝语录》,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徐积诗话》,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479页。
- (40)朱弁撰、陈新点校:《风月堂诗话》卷下,中华书局,1988年,第111页。
- (41)杨时:《龟山集》卷一,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杨时诗话》,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1032页。
- (42)施德操:《北窗炙輠录》,程毅中主编《宋人诗话外编》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第390页。
- (43)王正德:《馀师录》卷三,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王正德诗话》,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6178页。
- (44)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朱子语类》(第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734页。
- (45)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朱子语类》(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766页。
- (46)徐积:《节孝语录》,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徐积诗话》,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479页。
- (47)洪迈撰、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第239页。
- (48)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第187页。
- (49)朱弁撰、陈新点校:《风月堂诗话·序》,中华书局,1988年,第97页。
- (50)魏庆之著、王仲闻点校:《诗人玉屑》卷之九,中华书局,2007年,第275-276页。
- (51)魏庆之著、王仲闻点校:《诗人玉屑》卷之九,中华书局,2007年,第276页。
- (52)阳枋:《字溪集》,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阳枋诗话》,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8350页。
- (53)范晞文:《对床夜语》卷四,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438页
- (54)俞德邻:《曹之才诗序》,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357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2006年,第351页。
- (55)吕本中:《童蒙训》卷下,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二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9页。
- (56)黄庭坚:《山谷集》卷十九《答洪驹父书》,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黄庭坚诗话》,凤凰出版社,1998年,第944页。
- (57)阮阅:《诗话总龟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34页。
- (58)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第187页。
- (59)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十一《思堂记》,中华书局,1986年,第363页。
- (60)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二十三《表状·湖州谢上表》,中华书局,1986年,第654页。
- (61)叶亶:《监察御史里行舒亶札子》,见于朋万九《东坡乌台诗案》,《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2页。
- (62)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四十九《答李端叔书》,中华书局,1986年,第1432页。
- (63)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四十九《答李方叔书》,中华书局,1986年,第1420页。
- (64)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五十三《尺牍·答张嘉父》,中华书局,1986年,第1564页。
- (65)舒岳祥:《阆风集》卷十《刘正仲和陶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