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因立场游离、武帝影响与萧统心境变化所致——《〈文选序〉与〈文选〉差异问题的再审视》辨证
周春艳;
摘要(Abstract):
关于《文选序》与《文选》存在诸多不合之因,徐华先生之"再审视"认为主要源于二者根本立场的游离、梁武帝的多重影响和昭明太子前后政治处境、心境及文学观的变化。然经过辨证,上述观点均难以成立;《文选序》与《文选》出现诸多不合主要是缘二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不同所致,其次跟实践与理论之差异亦有关,而与其他外因无涉。
关键词(KeyWords): 《文选序》;《文选》;立场游离;武帝影响;萧统心境变化;差异;价值取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BZ2019028)
作者(Authors): 周春艳;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20.01.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俞说,见其《〈文选〉成书过程拟测》(《文学遗产》1998年第1期)及《昭明太子萧统年谱》(《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傅说,见其《昭明文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183页);林说,见其《由〈文选序〉辨析选学若干疑案》(《东吴中文学报》,2007年第13期);力之说,见其《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论〈文选〉非仓卒而成及其〈序〉非出自异手》(《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又,俞、傅、林三先生均认为《文选》成书仓促,而力之先生则否。
- (2)徐华:《〈文选序〉与〈文选〉差异问题的再审视》,《历史文献研究》,2012年第31辑。
- (3)力之:《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论〈文选〉非仓卒而成及其〈序〉非出自异手》,《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
- (4)力之先生《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一文,已分别从《文选序》与《文选》之不合非成书仓促与非由异出所致、《文选序》与《文选》存在着价值取向上之差异、《文选序》与《文选》对某些文体提法存在差异不是问题三大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而非徐先生所言之“并未深究”。
- (5)关于这方面所以存在差异,力之《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一文所说甚详,可参。
- (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505页。
- (7)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97-98页。
- (8)骆鸿凯:《文选学》,中华书局,1989年,第32页。
- (9)曹道衡:《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9页。
- (10)黄侃:《文选平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页。
- (11)班固:《汉书》第6册,中华书局,1962年,第1756页。
- (12)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册,中华书局,1958年,第1905页。
- (13)萧统著;俞绍初校注:《昭明太子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00页。
- (14)力之:《萧统责〈闲情赋〉而〈文选〉录〈神女〉诸赋之因探》,《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 (15)王立群先生之“《文选》去取如果深入到赋、诗、文三类文体的具体研究之中,泛论全书的某些论断未必适应某一类文体的实际状况”(氏著《现代〈文选〉学史》,大象出版社,2014年,第97页)说,极是。不过,总体上看,“近详远略”说大致是符合《文选》录文之实际的。
- (16)姚思廉:《梁书》第3册,中华书局,1973年,第690页。
- (17)房玄龄,等:《晋书》第5册,中华书局,1974年,第1499页。
- (18)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第418页。
- (19)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4册,中华书局,1958年,第3396页。
- (20)王立群:《〈文选〉成书时间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 (21)李延寿:《南史》第4册,中华书局,1975年,第1219-1220页。
- (22)《宋书·谢灵运传论》:“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文心雕龙·时序》:“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机云标二俊之采。”《诗品序》:“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陆机为太康之英。”
- (23)《南史》,第3册,第871页。又,《文选》何以不收吴均、何逊之作,可参力之《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中)》。
- (24)严耕望先生说:“有些问题,史料很丰富,若只留意有利于自己意见的史料,那么几乎任何问题都可以照自己意见的方向去证明,这可说是抽样作证。”(氏著:《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9页)
- (25)释道宣:《广弘明集》卷15(《四部丛刊》本)。
- (26)说“梁武帝对于当时编纂工作的干预”而更恰切者,可举《续高僧传》卷一《宝唱传》之“(天监)十四年,敕安乐寺僧绍撰《华林佛殿经目》,虽复勒成,未悏帝旨,又敕唱重撰”(《续高僧传》(一),文殊出版社,1988年,第8页)等。
- (27)《昭明太子集校注》,第200-2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