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仪式中的身体叙事及其功能探究——以大理白族“绕三灵”仪式为例Analysis on Body Narrative and Its Function in Folk Ritual——A Case Study of Bai Ethnic Raosanling
程安霞;
摘要(Abstract):
身体叙事在仪式的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叙事语力与功能:一、仪式主题层面,以身演事,即以身体象征符号展示来言说族群文化记忆;二、仪式过程层面,以身行事,即作为叙事符号推动仪式过程的展开;三、仪式效应层面,以身成事,运用多种身体修辞策略强化仪式效果。以大理白族绕三灵仪式为例,探讨了身体叙事在仪式文本所具有的层次性及其呈现出的记忆功能、结构功能、强化和审美功能。
关键词(KeyWords): 绕三灵;以身演事;以身行事;以身成事;功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SH022)
作者(Authors): 程安霞;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4.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薛艺兵.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4.
- [2]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0.
- [3]叶高娃.仪式中身体实践的认知性结构隐喻——以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中的嘎日利祭祀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3(7).
- [4]布迪厄.实践感[M].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13.
- [5]沈海梅.白族社会“绕三灵”中性的阈限[J].民族研究,2009(5).
- [6]Ronald L.Grimes.Beginning in Ritual Studies[M].Sou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5:40.
- [7]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发达文化的文字、回忆和政治同一性[G]//文化记忆理论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
- [8]何静.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具身认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 [9]赵毅衡.演示叙述:一个符号学分析[J].文学评论,2013(1).
- [10]梁永佳.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48.
- [11]黄晓华.小说叙事的身体符号学构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 [12]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M].户晓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87.
- [13]张紫晨.民间文艺学原理[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155.
- [14]Geertz,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elected essays[M].New York:Basic Books,1973:113.
- [15]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仁,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180.
- [16]维克多·特纳.庆典[M].方永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28.
- (1)身体在这三个层面的叙事行为分类借鉴了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三类型是:1.以言言事(locutionary acts),又译为“以言表意行为”、“言内行为”等,即讲述的事实和内容;2.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s),又译为“以言施事行为”、“言外行为”等,即人在讲话的时候在干什么;3.以言成事(perlocutionary acts),又译为“以言取效行为”、“言后行为”等,即讲话后收到的效果。(参见J.L·奥斯汀:《如何以言行事---1955年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讲座》,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90-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