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议会史研究综述
张华腾
摘要(Abstract):
<正> 20世纪初,西方的议会民主制被移植到中国,先是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地方设立咨议局,作为将来中国议会、地方议会的基础。继之中华民国建立,变更政体,由帝制而共和,议会民主制得到确立。但议会民主制在中国实行未久便彻底失败,议会被国人唾弃。对这一历史现象,资产阶级学者曾作了一些研究,先后出版了几部专著,如顾敦镖的《中国议会史》、吴宗慈的《中华民国宪法史》、谢振民的《中华民国立法史》、杨幼炯的《中国近代立法史》等。资产阶级学者的研究虽然是肤浅的,但保存了不少资料,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受教条主义和“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对议会讳莫如深,谈不上研究,即使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一些著作和文章,也都立足于批。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研究回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对近代议会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华腾
Email: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1990.01.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⑥ 于伯铭:《清末的资政院》,《历史教学》1981年第12期
- ② 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一编,《中华民国的创立》(下)
- ③ 韦庆远等:《论咨议局》,《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2期
- ④ ⑧ 耿云志:《论咨议局的性质和作用》,《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2期
- ⑤ 高放、韦庆远、刘文源等:《清末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
- ⑦ 吴玉章:《辛亥革命》第11-14页。韦庆远等:《论咨议局》,《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2期
- ⑨ 耿云志:《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与咨议局》,《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⑩ 姜鲁鸣:《民初国家议会的权力实施效益》,《民国档案》1987年第1期
- (11) (16) 宝成关:《民初国会述论》,《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4期
- (12) 印红标:《临时政府北迁后的民主宪政实验》,《史学集刊》1982年第3期
- (13) (17) 张华腾:《代议制在中国的厄运》,《史学月刊》1989年第1期
- (14) 赵矢元:《论二次革命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
- (15) 张亦工:《第一届国会的建立及阶级结构》,《历史研究》198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