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与古文献学的涉外问题Views o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毛瑞方;
摘要(Abstract):
从古文献学的角度明确提出其涉外问题,旨在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国古籍及古文献学研究。具有涉外特征的中国古籍的"中国"问题主要涉及地域、作者和语言三个方面,其内涵和外延有三个层次;一是在中国国内产生、作者为中国人、语言为汉语或中国境内其他民族语言的,这是核心古籍;二是以核心古籍为底本产生的衍生品,以及对核心中国古籍及其衍生作品进行再整理的相关成果;三是与中国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并收藏于中国的外国古籍。随之,中国古文献学研究的新热点将转移至古文献学基本理论的新构建、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的深入开展、中西文献学比较研究和中外文献交流史研究。开展中国古文献学涉外问题研究有助于扫清当今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障碍,推动中国古文献学国际化建设和拓展中国古籍和中国古文献学研究的维度。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古籍;域外汉籍;古文献学;中西文献学;中外文献交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ZS00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KZZY2014015);;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2017—2018年度资助项目
作者(Authors): 毛瑞方;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3.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古籍定级标准[S].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
- [2]潘玉田,陈永刚.中西文献交流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41-42.
- [3]谢辉.欧洲图书馆所编早期汉籍目录初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2):96-100.
- [4]毛瑞方.汉语天主教文献目录编纂史概述——以教外知识分子为中心的考察[J].世界宗教研究,2014(3):143-150.
- [5]董少新.《耶藏》编纂的构想与建议[C]//宗教与历史(6):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上册).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87.
- [6]高岛吞象.高岛易断:易经活解活断800例[M].王治本,译.孙正治点校.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 [7]长泽规矩也.中国版本目录学书籍解题[M].梅宪华,郭宝林,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 [8]郝润华,侯富芳.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籍目录提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9]张升.历史文献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 [10]刘玉才.从钞本到刻本:中日《论语》文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 [11]陈益源.越南汉籍文献述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1.
- [12]郝树声.从西北汉简与朝鲜半岛出土《论语》简看汉代儒家文化的流布[J].敦煌研究,2012(3).
- [13]向世俊子.陶渊明在朝鲜的接受与传播——以〈和归去来辞〉为中心[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 [14]道格拉斯.1877年版大英博物馆馆藏中文刻本、写本、绘本目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 [15]伯希和,高田时雄.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汉籍目录[M].郭可,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 [16]Nicolas Standaert.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Volume One:635-1800)[M].edt.Brill,2001.
- [17]A.C.Dudink.Christianity in Late Ming China,Five Studies[Z],manuscript.
- [18]白寿彝.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C]//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34.
- [19]胡适.胡适文集(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2.
- [20]胡适.胡适口述自传[M].唐德刚,整理,翻译.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35.
- [21]苏杰.西方校勘学论著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22]L.D.雷诺兹,N.G.威尔逊.抄工与学者——希腊、拉丁文献传播史[M].苏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