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与公众史学Integrating Media and Public Historiography
王记录;高聪慧;
摘要(Abstract):
当下,融媒体成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话语空间。在融媒体背景下,公众史学的表达空间得以拓展并出现多元化,公共历史书写和传播出现了及时性、多样性和融合性的特点。融媒体所具有的包容性使公共历史书写出现平等性和广泛性,历史知识的生产开始由精英史家垄断向社会化转化,公众的史学话语权在逐步加强,新的"民史"观念逐步形成。公众历史书写不断解构着原有的历史叙述框架,主流史学的历史宏大叙事和历史观念受到挑战。公众史学和融媒体的结合,正在推动着传统史学编纂形态的改变和历史学价值的重新定位。
关键词(KeyWords): 公众史学;融媒体;公共历史书写;历史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70007)
作者(Authors): 王记录;高聪慧;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21.05.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http://cnnic.cn/ hlwfzyj/。
- (2)钱茂伟编著:《公众史学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4页。
- (3)陈新:《自媒体时代的公众史学》,《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 (4)张德明:《2020年中国口述史研究热点回顾》,《团结报》,2021年1月28日。
- (5)王记录:《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知识大众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向》,《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 (6)时娟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因素分析——以〈国家宝藏〉为例》,《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年第11期。
- (7)姜萌主编:《公共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6页。
- (8)耿元骊:《微博上的历史学者与公共历史传播:内容、路径和效果》,《学术研究》,2014年第8期。
- (9)李剑鸣:《“网络史学”的神话与实际》,《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 (10)姜义华:《大数据催生史学大变革》,《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29日。
- (11)周一平:《关于撰写人民史的几点思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 (12)钱茂伟编著:《公众史学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79页。
- (13)尹媛萍:《未来已来:互联网历史学蠡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年第1期。
- (14)笔者曾将当代中国史学划分为主流史学、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公众史学)三种主要史学形态,参见《当代中国史学的形态、演化及发展趋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 (15)王记录:《近十年来“通俗历史热”现象探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 (16)郭震旦:《历史编纂新图景:大众化历史叙事的隆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 (17)李剑鸣:《“网络史学”的神话与实际》,《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 (18)吴国韬:《题记》,《雨打芭蕉:一个乡村民办教师的回忆录(1958—1980)》,语文出版社,2013年,第9页。
- (19)周兵:《历史学与新媒体:数字史学刍议》,《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 (20)桂尚书、唐燮军:《当代中国网络写史文本探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 (21)张晓校:《微信与历史学》,《学术交流》,2019年第3期。
- (22)耿元骊:《微博上的历史学者与公共历史传播:内容、路径和效果》,《学术研究》,2014年第8期。
- (23)马勇:《自媒体时代的历史研究和史学表达》,《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 (24)陈骢、刘绍静:《“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生产者的新特征》,《齐鲁学刊》,2018年第2期。
- (25)李振宏:《论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学》,《史学月刊》,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