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治到合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转变与走向From divide to conquer : the change and trend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李华胤;侣传振;
摘要(Abstract):
现代化具有二维性,即阶段性和部分性。阶段性是指现代化的时间过程,包括初期和中后期,而部分性是指现代化的空间构成性,包括城市现代化、乡村现代化两个组成部分。现代化进程中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城乡关系,现代化初期,城市的现代化优先于农村的现代化,表现为一种"以乡促城"的城乡分治关系,城乡分治带来逐渐明显的城乡二元差别。现代化初期城乡分治带来的城乡差距,是现代化前进的制约因素,也是现代化中后期的动力。进入现代化中后期,国家现代化重点由城市部分转向农村部分,以国家力量推进振兴乡村,"以城哺乡"来消弭城乡差别,通过建构"城乡合治"这种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和农村现代化。从"分治"到"合治"的城乡关系转变,既是国家现代化选择的结果,也是由现代化的二维特质所决定的。对于进入现代化中后期的中国而言,"城乡合治"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治理体现,也是未来城乡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更是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KeyWords): 现代化进程;城乡关系;城乡分治;城乡合治;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810011);; 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经费项目(CCNU18XJ010)
作者(Authors): 李华胤;侣传振;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9.05.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徐勇:《论现代化中后期的乡村振兴》,《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第2期。
- (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6页。
- (3)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第2页。
- (4)马克思:《哲学的贫困》,何思敬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8页。
-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4页。
- (6)徐勇:《中国发展道路:从“以农立国”到“统筹城乡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5页。
- (8)吴丰华,韩文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城乡关系:历史脉络、阶段特征和未来展望》,《学术月刊》,2018年第4期。
- (9)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5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6—57页。
- (11)徐勇:《中国城市和乡村二元社会结构的历史特点及当代变化》,《社会主义研究》,1990年第1期。
- (12)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5页。
-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4—105页。
- (14)徐勇:《论现代化中后期的乡村振兴》,《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第2期。
- (15)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1页。
- (16)张海鹏、朱钢:《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存在问题及政策启示: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开发研究》,2017年第2期。
- (17)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地理学报》,2018年第4期。
- (18)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5页。
-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56页。